1. 網站首頁
                                                  2. 要聞
                                                  3. 公司
                                                  4. 宏觀
                                                  5. 新股
                                                  6. 國際
                                                  7. 銀行
                                                  8. 券商
                                                  9. 新三板
                                                  10. 科創板
                                                  11. 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8個月來首增 部分理財經理宣

                                                    發布時間: 2021-03-02 15:08首頁:主頁 > 銀行 > 閱讀()來源:證券日報

                                                    在監管層數次出手規范后,去年銀行結構性存款連續8個月持續下降。不過,近期央行公布的最新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月末新增約5757億元,一改去年5月份-12月份持續負增長態勢。這也是銀行結構性存款環比增速首次出現正值,熱度有所上升。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發行數量有所增加且額度充足,個人投資者對結構性存款的購買需求仍然較高。與此同時,銀行大力推廣結構性存款產品,部分銀行理財經理紛紛在朋友圈“刷屏”。有的銀行為了吸引客戶或博眼球,甚至對投資者進行“保本保息”宣傳。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銀行結構性存款增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寬松貨幣政策下資金回流至銀行系統,削弱貨幣政策效果。去年5月以來結構性存款持續下降,監管措施獲得很好的效果,同時當前貨幣政策不再寬松,結構性存款增加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減小,因此,結構性存款在一月份回升,是在監管上限以下的正?;厣?。更重要的是短期的季節性因素,一月份信貸增長和銀行攬儲業務拓展,均導致了結構性存款回升。

                                                       一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

                                                       達7.02萬億元

                                                       銀行結構性存款整治一直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已連番出手規范結構性存款,去年結構性存款連續8個月持續下降。從去年全年數據來看,2020年全年結構性存款壓降5.7萬億元,結構性存款余額6.44萬億元,環比下降13.68%,同比下降32.88%。這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基本完成了此前監管要求的“結構性存款壓降至年初三分之二規模”的要求,結構性存款的壓力有所緩解。

                                                       不過,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呈現快速上漲態勢,根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一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為70183.16億元,較去年12月末增加5756.6億元,增幅實現了由負轉正,結束了此前連續8個月的下降走勢。

                                                       今年結構性存款的增加主要體現為兩大特點:一是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增長較快,增長占比具有明顯優勢,據數據顯示,大型銀行一月份余額猛增4030.12億元,占整個結構性存款余額增加總量的70%;二是結構性存款余額的增加主要是單位結構性存款增長明顯。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年初以來銀行存款增長并不理想,負債端壓力有所加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信用體系邊際收斂,整體穩存增存壓力有所加大。隨著貨幣政策回歸正?;?、影子銀行業務進一步萎縮,信用體系邊際收斂,銀行穩存增存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新發基金規模較大也造成零售存款向非銀存款的遷徙,造成負債穩定性下降,機構間流動性不平衡現象加劇。在此情況下,銀行加大了主動負債吸收力度?,F階段監管對于結存并未提出明確壓降目標,而結存加權平均利率已降至2.8%-2.9%,預計后續仍將維持正增長。

                                                       部分理財經理

                                                       宣稱“保本保息”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后發現,結構性存款市場有明顯升溫跡象,目前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數量較之前有所增加,且額度充足。不少銀行理財經理也加大了對結構性存款的推薦力度。

                                                       在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該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我行的結構性存款是每周發行,目前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挺多。記者在該行手機銀行App上看到,正在發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數量共有15款,產品數量相比于前幾月明顯增加,產品的期限仍以短期為主,期限從1個月到1年不等。

                                                       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也表示,出于對流動性和收益的雙重追求,短期的結構性存款受到不少投資者的青睞。“不少投資者對保本產品仍有較高的需求,我行保本理財目前只有結構性存款。這種產品售罄速度較快,一般推出后兩三天就會售罄”。

                                                       此外,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近期保持不變?!蹲C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普遍在3.5%左右,最高可達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部分銀行理財經理紛紛在朋友圈“刷屏”,大力推廣結構性存款產品。記者發現此前屢屢刷屏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營銷文案又再次出現在眾人的視線里。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銀行理財經理在產品宣傳推介過程中著重強化了投資者對于結構性存款產品最高收益的“剛兌”預期。例如,結構性存款產品被部分理財經理介紹為“保本保息產品”。

                                                       “保本保息‘結構性存款’,掃碼即可購買,35天收益可達3.3%。”上述內容為某銀行理財經理在其朋友圈發送的結構性存款推銷信息。但是本報記者查閱產品說明書發現并非如此,該款產品的預計年化收益率為1.4%或3.3%或3.5%。

                                                       有的銀行為了攬儲,還推出優惠活動吸引用戶存款。例如,買6個月以上普通存款(含結構性存款)、凈值理財、基金、保險,可組團免費游云南等。

                                                       此外,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對于今年監管是否會要求繼續壓降結構性存款,多家銀行表示暫未收到監管部門的具體要求,目前結構性存款產品額度充足,基本上都能買到。

                                                       結構性存款產品規模

                                                       或下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結構性存款的監管上限是明確的。尤其是在信貸擴張速度并未明顯回調的情況下,預計今年結構性存款增幅會出現每月小幅的上下波動,有些月份也可能是收縮的。由于監管規定,很多中小銀行不再具備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資質,而大中型銀行的監管難度小,因此監管對結構性存款的增加趨勢比以往更加容易控制。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有不少銀行在壓降結構性存款方面超額完成壓降目標,在今年結構性存款規模的控制壓力上有所緩解,也有余地在監管框架內拓展更多的結構性存款業務,反映出結構性存款業務正在駛向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蘇筱芮表示,近年來,監管精細化管理的趨勢愈發明顯,多項銀行業相關規定均體現出“一行一策”方針,預計今年監管在結構性存款規模上的動作幅度將小于2020年,而是注重更為具體,更為精準的施策方案,伴隨著結構性存款從壓降目標階段轉入常態化規范管理階段,其總體規模將呈現平穩之勢。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造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廣告
                                                    廣告

                                                    網站首頁 | 要聞 | 公司 | 宏觀 | 新股 | 國際 | 銀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創板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與報價 - 使用許可協議

                                                    未經本站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 2020 實投財經 版權所有 | 京ICP備2021007416號-1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