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震蕩下行,盡管盤面走勢不佳,但上市公司卻在不斷推出回購,傳遞信心。
據梳理,截至4月25日,年內共有195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回購計劃,共計回購股份27.71億股,按照回購價格上限計算,擬回購金額約為576.57億元。從回購金額來看,不乏超過10億元的大手筆回購。其中,比亞迪擬以18億元至18.5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300元/股;萬科A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且不低于20億元;海爾智家則擬不超過30億元進行回購。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此次回購股份最大的特點就是多用于股權激勵。比如比亞迪,此次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于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而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為0元/股,參與對象無需出資。這是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長效激勵機制的必要方式,將公司的發展與員工切身利益綁定在一起,留住優秀人才,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上市公司之所以拿出真金白銀回購自家公司股票,一方面是看好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對公司持續發展有信心;另一方面,當前股價偏離上市公司基本面,公司通過回購進一步提振股價。
A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在進一步凸顯,這可以從三方面來佐證:
一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正在迎來新局面。
近日,證監會、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為穩定股價進行回購,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優先股、債券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實施股份回購。
二是從最新的上市公司業績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化工、光伏等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向好。
比亞迪、通威股份、鹽湖股份等公司一季度業績均實現翻倍。從這些公司公布的一季度成績單不難發現,我國化工、新能源、鋰電等多個行業發展勢頭迅猛,長期來看仍具備較大潛力,行業整體趨勢向好。
三是醫藥、家居等多個行業和相關公司的估值處于低位,疫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正在減弱,醫藥、半導體、汽車等多個行業復工復產持續推進,產業鏈正在逐步恢復活力。
大浪淘沙始見金。隨著去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披露進入尾聲,成績優異的上市公司不斷亮相,疊加回購熱潮持續釋放利好,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也會逐步恢復。
有專家認為,在當前市況低迷形勢下,有能力的上市公司通過回購部分股票并注銷,提升每股凈資產值,是提升公司價值、市場吸引力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內股市這種運作方式尚不多見。他呼吁有實力的公司積極行動起來。